2008年12月汽车工业产销分析 李育贤
1. 2008年汽车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2008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雪灾来袭、5月汶川地震爆发、北京奥运会举办、房市萎靡不振、股市下跌波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带来重大的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同样受到上述影响和考验,而且还面对国Ⅲ标准的实施,钢铁、有色金属及其他原材料、燃油、煤炭、电力等价格波动变化;汽车制造成本大幅增加,产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世界汽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汽车行业也未能独善其身,汽车行业年初预测的千万辆期望目标终成泡影。
通过对2008年汽车市场的分析,宏观经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原材料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油价、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北京奥运会、汽车消费税调整和金融危机这几大因素对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发展的影响较大。
1.1宏观经济稳中趋降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中国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与往年相比有所回落,但在国际金融动荡不安之际,与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仍然引人瞩目。
1.2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
2008年1月,我国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雪灾直接影响了汽车的物流配送,一些车型在春节之前出现了有市无车的现象,造成了部分货源紧张。此外,雪灾导致很多汽车生产厂和零部件厂之间的道路不畅,影响了汽车企业的排产计划,很多企业都在雪灾的20多天内减少了产量。南方很多城市的汽车市场几乎停滞,消费者由于雪灾的肆虐而推迟了购车计划。
5月四川汶川地震爆发。四川一直是人口大省,是汽车市场的销售重地,此次地震灾害,直接影响到当地的购买力。对于四川大多数的汽车经销商来说,地震带来的最大损失是销售几乎停滞。
1.3原材料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
随着2008年以来钢材、橡胶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汽车企业的成本增加。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上涨并不意味着售价提高,大多数厂商都选择了自行消化。
国内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由于物价上涨,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调低购车标准或推迟购车计划,也导致了汽车市场的需求不足。
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2008年后期CPI和PPI增幅已有明显回落。
1.4国内油价变化
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特别是08年2月中旬以来涨速加快。为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发改委宣布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
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而国内油价在近年也是持续上涨,尽管每次的幅度不大,但每次的上涨都加重消费者对油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也加重对车辆使用成本将持续增加的预期。
2008年后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为配合2009年1月开始实施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2400元。
表1 2008年国内油价调整
1.5国Ⅲ排放标准实施
2008年7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国Ⅱ标准的汽车和柴油车都将禁止销售和挂牌。从国Ⅱ到国Ⅲ,技术提升有着本质的变化,是发动机及其排放控制技术的全新升级。商用车生产成本的增长点主要在发动机,从国Ⅱ标准升级到国Ⅲ标准,其发动机制造成本可能要增加1~3万元。
国Ⅱ升级到国Ⅲ,导致了有些重型汽车企业在3、4月份的时候就加班加点生产国Ⅱ车型,但依然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消费被提前释放,许多经销商上半年就完成8个月的销售任务。
1.6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前后,奥运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人们对车市的关注度在这一阶段降低,尤其是北京和协办城市的消费者,把注意力大部分投入到观看奥运会上。另外,奥运会期间,采取“单双号”等道路限行措施,出行受到影响,也令许多消费者提前或推迟了购车计划,7月和8月的销量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奥运会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展示舞台。
1.7汽车消费税调整
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的汽车消费税政策具体包括:一是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二是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对大排量的高端、豪华乘用车执行重税对普通消费者来讲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毕竟主流家用车集中在2.5升排量以下,而大排量乘用车的私人消费者,主要是经济富裕人群,对价格并不特别敏感,提高消费税也难以改变他们的购买意愿。而对于小排量的宽松政策,1.0升(含1.0升)以下排量的车型非常有限,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小。新政对汽车市场的总体冲击不大,不会影响国内汽车消费的基本格局,其“扬小抑大”的导向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1.8金融危机
由于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导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代表的美国金融更加动荡,进而震动世界经济,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实体经济,汽车业不能幸免。无论摇摇欲坠的北美车市,恐慌蔓延的欧洲还是已经持续下滑多年的日本车市,三大传统市场已经集体奔向下滑的通道。以中国市场为首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也步入低迷的状态。由于全球汽车市场萎靡不振,中国的汽车出口也受到抑制,8月份以来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
2. 2008年汽车产销概况
2008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1%和6.70%,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增速分别回落16.81个百分点和15.14个百分点,自1999年后产销年增速首次回落至10%以下。
表2 2008年汽车产销情况
单位:辆,%
![]() 图1 2008年汽车销量走势
3. 乘用车产销情况分析
3.1 总体发展情况
12月,乘用车产销48.90万辆和58.46万辆,环比下降8.35%和增长11.81%,同比分别下降21.44%和7.99%;1~12月,乘用车产销
673.77万辆和675.56万辆,同比增长5.59%和7.27%。
从各个细分市场来看,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36.64万辆和45.24万辆,产量环比下降10.21%,销量增长16.14%,同比下降21.26%和6.8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0.94万辆和1.39万辆,环比下降41.68%和3.51%,同比下降53.53%和36.8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3.66万辆和4.06万辆,环比增长5.63%和16.01%,产量同比下降3.67%,销量增长5.70%;交叉型乘用车产销7.66万辆和7.77万辆,产量环比增长2.48%,销量下降7.40%,同比下降22.56%和12.72%。
![]() 图2 2008年和2007年乘用车各车型销量对比
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503.73万辆和504.69万辆,同比增长5.00%和6.78%,增速较上年回落18.99个百分点和16.68个百分点;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19.17万辆和19.74万辆,同比下降14.68%和12.56%,上年为正增长;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44.80万辆和44.77万辆,同比增长24.41%和25.28%,增速较上年回落26.80个百分点和24.81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产销106.07万辆和106.36万辆,同比增长6.22%和7.67%,增速与上年大致相当。
表3 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企业
单位:辆
3.2 乘用车细分市场情况
3.2.1 基本型乘用车
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36.64万辆和45.24万辆,产量环比下降10.21%,销量增长16.14%,同比下降21.26%和6.89%。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503.73万辆和504.69万辆,同比增长5.00%和6.78%,增速较上年回落18.99个百分点和16.68个百分点。
表4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基本型乘用车品牌
单位:辆,%
![]() 图3 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销量前十名品牌市场份额
2008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0.8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2%,市场占有率较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在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旗下的各品种总体表现较为出色。此外,销量超过10万辆的自主品牌还有QQ和夏利,与上年相比,QQ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夏利需求呈一定下降。
在外资品牌中,日系表现相对出色,共销售155.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3%,在日系各主导品牌中,销量位居前三位的雅阁、卡罗拉、凯美瑞表现十分突出,2008年,上述三大品牌共销售48.86万辆,占日系轿车销售总量的31.40%;德系和韩系车分别销售102.65万辆和36.1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34%和7.17%;美系和法系分别销售61.53万辆和17.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2.19%和3.53%。
3.2.2 多功能乘用车(MPV)
12月,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0.94万辆和1.39万辆,环比下降41.68%和3.51%,同比下降53.53%和36.89%。2008年,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19.17万辆和19.74万辆,同比下降14.68%和12.56%,上年为正增长。
以商务用途为主的MPV受经济形势影响最为明显,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下行,尤其是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加剧,企业的商务用车需求增长显著乏力;而政府机关的公务需求由于政府限制相关开支而减少,这些成为今年MPV销量骤减的主要原因。
表5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MPV品牌
单位:辆,%
![]() 图4 2008年MPV销量前十名品牌市场份额
MPV市场以市场容量较小、参与竞争企业或品牌略少为其特征。排名前四位的瑞风、别克GL8、奥德赛、风行都是同比下降,带动了MPV市场的整体滑落。
3.2.3 多用途车(SUV)
12月,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3.66万辆和4.06万辆,环比增长5.63%和16.01%,产量同比下降3.67%,销量增长5.70%。2008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44.80万辆和44.77万辆,同比增长24.41%和25.28%,增速较上年回落26.80个百分点和24.81个百分点。
表6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SUV品牌
单位:辆,%
![]() 图5 2008年SUV销量前十名品牌市场份额
国内车市排名靠前的SUV车型都属于中小型车,不仅排量往往在3.0L以下,而且其底盘与悬挂都偏向轿车,是典型的“都市型SUV”。本田CR-V稳坐冠军宝座且同比大增76.40%,长城哈弗、奇瑞瑞虎作为自主品牌进入前三甲值得骄傲,但其增长势头远远不及本田CR-V,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保持优势值得关注。2008年底上市的日产奇骏及2009年即将国产的丰田RAV4和汉兰达,都将进一步加剧未来SUV市场之争。
3.2.4 交叉型乘用车
12月,交叉型乘用车产销7.66万辆和7.77万辆,产量环比增长2.48%,销量下降7.40%,同比下降22.56%和12.72%。2008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106.07万辆和106.36万辆,同比增长6.22%和7.67%,增速与上年大致相当。
表7 2008年销量前五位的交叉型乘用车企业
单位:辆
近年国家对农村投资的增长加快,使农村经济持续升温,从而加快了农村市场微型客车发展的步伐。微客的内部空间、舒适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替代了部分农用车。微客主要由城乡居民用于客货两用,随着城乡道路网络的改善和微客价格的持续走低,微客在城乡的发展也将稳步提升。
4. 商用车产销情况分析
4.1 总体发展情况
12月,商用车产销 13.80万辆和15.70万辆,环比下降9.45%和3.28%,同比分别下降30.78%和23.03%。1~12月,商用车产销
260.74万辆和262.49万辆,同比增长4.24%和5.25%。
2008年7月1日起实施国Ⅲ排放标准,购车成本上升,用户有需求时大多选择提前购买,从而出现上半年的销量虚高,呈现强劲增长的繁荣态势。下半年,我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运输需求回落,导致运输市场运量下降,运力相对过剩,商用车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从7月份开始一直处于低迷态势。尽管下半年商用车市场急转直下,但是由于整个上半年的高位拉动,2008年商用车实现了小幅增长。
从各个细分市场来看,12月,客车产销2.25万辆和2.11万辆,环比增长25.02%和19.35%,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长1.35%,销量下降23.71%;货车产销8.95万辆和10.17万辆,环比下降14.27%和7.83%,同比下降27.47%和15.26%;半挂牵引车产销3150辆和4522辆,产量环比下降17.28%,销量增长0.85%,同比下降72.44%和61.98%;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6304辆和7561辆,环比增长8.02%和28.50%,同比下降28.10%和21.22%;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1.66万辆和2.22万辆,环比下降18.88%和7.60%,同比下降50.69%和36.44%。
![]() 图6 2008年和2007年商用车各车型销量对比
2008年,客车产销25.17万辆和25.28万辆,同比增长4.01%和2.16%,增速较上年回落19.89个百分点和27.40个百分点;货车产销163.01万辆和164.06万辆,同比增长7.06%和8.19%,增速较上年回落8.45个百分点和6.92个百分点;半挂牵引车产销19.53万辆和19.41万辆,同比增长9.70%和9.21%,增速较上年回落85.92个百分点和82.65个百分点;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8.54万辆和8.78万辆,同比下降16.24%和13.96%,上年为正增长;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44.49万辆和44.96万辆,同比下降2.59%和0.17%,由上年快速增长转为低迷。
表8 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商用车企业
单位:辆
4.2 商用车细分市场情况
4.2.1 载货车
2008年,重型载货车产量为 102765辆,同比增长10.22%,销售量为106746辆,同比增长14.67%。中型载货车产量为
125323辆,同比下降3.39%,销售量为124563辆,同比下降5.1%。轻型载货车产量为 1074541辆,同比增长4.24%,销售量为1079159辆,同比增长6.13%。微型载货车产量为327409辆,同比增长21.78%,销售量为330092辆,同比增长19.93%。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载货车企业排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330860辆)、东风汽车公司(销售148636辆)、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124843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113185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销售79394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销售77721辆)、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销售67600辆)、江西江铃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销售61729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56115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54280辆),上述企业共销售1114363辆,占载货车销售总量的67.93%。
4.2.2 货车非完整车辆
2008年,重型货非产量为 237961辆,同比增长8.85%,销售量为239547辆,同比增长10.58%。中型货非产量为 81026辆,同比下降22.71%,销售量为82546辆,同比下降21.73%。轻型货非产量为
94737辆,同比下降8.78%,销售量为96306辆,同比下降3.32%。微型货非产量为 31131辆,同比增长5.88%,销售量为31186辆,同比增长8.81%。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货车非完整车辆企业排名:东风汽车公司(销售151798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销售105768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销售39522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28920辆)、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26339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26326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20351辆)、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销售15935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15543辆)、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9882辆),上述10个企业共销售440384辆,占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总量的97.95%。
4.2.3 半挂牵引车
2008年,≤25吨半挂牵引车产量为 914辆,同比下降53.01%,销售量为916辆,同比下降53.83%。25~40吨半挂牵引车产量为
171555辆,同比增长16.86%,销售量为168802辆,同比增长15.66%。>40吨半挂牵引车产量为 22845辆,同比下降22.01%,销售量为24437辆,同比下降18.11%。
2008年,销量前五位的半挂牵引车企业排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销售50589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销售34518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32409辆)、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32105辆)、东风汽车公司(销售30516辆),上述5个企业共销售180137辆,占半挂牵引车销售总量的92.78%。
4.2.4 客车
2008年,大型客车产量为 36665辆,同比增长18.96%,销售量为37600辆,同比增长24.63%。中型客车产量为
42626辆,同比增长10.88%,销售量为43542辆,同比增长14.94%。轻型客车产量为 172442辆,同比下降0.18%,销售量为171695辆,同比下降4.31%。
2008年,销量前十位的客车企业排名: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61104辆)、江西江铃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销售26604辆)、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销售24079辆)、郑州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22220辆)、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销售16421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16323辆)、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销售16218辆)、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销售11499辆)、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5948辆)、一汽丰田销售公司(销售4813辆),上述企业共销售205229辆,占客车销售总量的81.17%。
4.2.5 客车非完整车辆
2008年,大型客非产量为 5736辆,同比下降45.07%,销售量为6394辆,同比下降35.87%。中型客非产量为
34848辆,同比下降12.95%,销售量为35565辆,同比下降12.72%。轻型客非产量为 44832辆,同比下降12.97%,销售量为45797辆,同比下降10.67%。
2008年,销量前五位的客车非完整车辆企业排名:东风汽车公司(销售42160辆)、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21442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销售6426辆)、湖南汽车车桥厂(销售6280辆)、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销售4879辆),上述5个企业共销售81187辆,占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总量的92.51%。
5. 2009年汽车市场展望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处于扩散期,我国经济及国际经济形势都未到触底反弹的时候,2009年汽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形势依然严峻。
2008年底,国家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确定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但其效果很难立竿见影。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对国内商用车市场是重大利好,商用车市场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有所回暖。
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这些将对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一定作用。
预计2009年的车市将会是低开,在上半年都可能是负增长,而下半年有望复苏,使全年保持微弱的增长。
|